数学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3,5),(-4,-9)两点.
(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求图象和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
y
1
=-
2
3
x+2
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和点B,直线y
2
=kx+b(k≠
0)经过点C(1,0)且与线段AB交于点P,并把△ABO分成两部分.
(1)求△ABO的面积;
(2)若△ABO被直线CP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及直线CP的函数表达式.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P(0,-3),且与函数
y=
1
2
x+1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8
3
,a)
.
(1)求a的值;
(2)若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B,函数
y=
1
2
x+1
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是C,求四边形ABOC的面积(其中O为坐标原点).
如图,直线
y=
1
2
x+2
分别交x轴、y轴于点A、C,已知P是该直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
x轴于点B,S
△APB
=9.
(1)求△AOC的面积;
(2)求点P的坐标;
(3)设点R与点P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在直线PB的右侧,作RT⊥x轴于点T,是否存在点R使得△BRT与△AOC相似,若存在,求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OAB是边长为
2+
3
的等边三角形,其中O是坐标原点,顶点B在y轴的正方向上,将△OAB折叠,使点A落在OB边上,记为A′,折痕为EF.
(1)当A′E∥x轴时,求点A'的坐标和直线A′F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在OB上是否存在点A′,使四边形AFA′E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点A′在OB上运动但不与点O、B重合,能否使△A′EF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
(1)求A、B、P三点的坐标;
(2)求四边形PQOB的面积.
(1997·海淀区)如图,周长为24的凸五边形ABCDE被对角线BE分为等腰三角形ABE及矩形BCDE,且AB=AE=ED.设AB的长为x,CD的长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1997·北京)已知: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直角坐标系xOy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连接AC,将△ABC沿AC翻折,点B落在该坐标平面内,设这个落点为D,CD交x轴于点E.如果CE=5,OC、OE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
2
+(m-1)x+12=0的两个根
,并且OC>OE.
(1)求点D的坐标;
(2)如果点F是AC的中点,判断点(8,-20)是否在过D、F两点的直线上,并说明现由.
(2013·镇江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1
2
x+1分别交坐标轴于A,B两点,以OA,OB为边作矩形OBCA,点E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端点B,O不重合),设OE=t,以AE为边作矩形AEFG,使点G落BC在的延长线上.
(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点F的坐标;
(2)连接BF,设∠ABF=θ,随着点E在线段OB上的运动,θ的大小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
(2013·永春县质检)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0,
3
),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l:
y=-
3
x+b
交线段OA于点E.
(1)直接写出矩形OABC的面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a=3,当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时
①求b的值;
②梯形ABDE的内部有一点P,当⊙P与AB、AE、ED都相切时,求⊙P的半径.
(3)已知a=5,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
1
A
1
B
1
C
1
,设CD=k,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矩形OABC和四边形O
1
A
1
B
1
C
1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
第一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44368
1344370
1344373
1344375
1344378
1344380
1344382
1344384
1344387
134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