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9·姜堰市二模)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双曲线
y=
4
x
在第一象限交于A、B两点,A点横坐标为1.B点横坐
标为4.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指出不等式
kx+b>
4
x
的解集;
(3)点P是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P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和双曲线于M、N,设P点的横坐标是t(t>0),△OMN的面积为S,求S和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
(2009·花都区一模)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是其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2.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M(x
1
,y
1
),N(x
2
,y
2
)都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x
1
<x
2
,请你比较y
1
,y
2
的大小.
(2009·拱墅区一模)如图,正方形OABC、ADEF的顶点A,D,C在坐标轴上,点F在AB上,点B、E在函数
y=
4
x
(x>0)
的图象上.
(1)求正方形OABC的面积;
(2)求E点坐标.
(2009·本溪一模)如图,直线L
1
经过原点,与双曲线y=
k
x
(x>0)交于点B(1,2),点M为y正半轴上一点,过M作直线L
2
∥x轴交L
1
于P,交双曲线y=
k
x
(x>0)于E.
(1)直接写出直线L
1
与双曲线y=
k
x
(x>0)的解析式;
(2)若E为PM中点,求点M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过P作PN⊥x轴于N,交双曲线y=
k
x
(x>0)于F,判断点F是否为PN中点?若是求点F坐标,若不是,求PF与NF的比值.
(2008·泉港区质检)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反比例函数
y=
m
x
(x>0,m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8).
(1)求m的值;
(2)过点A的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
y=
m
x
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a,b),其中a>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BD与AC相交于P点,连接AD,DC,CB.
①如果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
y=
m
x
图象的交点B的横坐标为8,求△ABD的面积;
②是否存在点B(a,b),使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试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8·怀柔区二模)如图,设P为
y=
4
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任一点,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连接P′P、P′O、OP.
(1)说明△POP′的面积永远为定值4.
(2)当P点移动到P
1
(x
1
,y
1
),点P
1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
P
′
1
,使△
P
1
P
1
′
O
为等边三角形时,求OP
1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当P点移动到P
2
(x
2
,y
2
),点P
2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
P
′
2
,且y
2
=
1
2
y
1
时,求梯形P
1
P
′
1
P
′
2
P
2
的面积.
如图,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a,b)在第一象限,
四边形OABC是矩形,若反比例函数
y=
k
x
(k>0,x>0)的图象与AB相交于点D,与BC相交于点E,且BE=CE.
(1)求证:BD=AD;
(2)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是9,求k的值.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如图所示的Rt△ABO,AB⊥x轴于点B,斜边AO=10,sin∠AOB=
3
5
,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的图象经过AO的中点C,且与AB交于点D.
(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D的坐标.
已知点A(-3,2),点C(-2,0),过点C画CB⊥AC交y轴于点B,连接AB得△ABC.
(1)求点B的坐标;
(2)将△ABC沿x轴正方向平移后得到△A′B′C′,点A′,B′恰好落在双曲线上,求该双曲线的解析式和平移的距离.
已知:反比例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经过点A.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B(a,y
1
),点C(2a,y
2
),当a>0时,试比较y
1
与y
2
的大小.
第一页
上一页
305
306
307
308
30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7812
1157815
1157817
1157819
1157821
1157823
1157825
1157827
1157829
115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