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点M,N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
说明:S
△EFM
=S
△EFN
.
直线l经过A(1,0)且与双曲线y=
m
x
(x>0)
在第一象限交于点B(2,1),过点P(p+1,p-1)(p>1)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于双曲线y=
m
x
(x>0)
和y=
-
m
x
(x<0)于M,N两点,
(1)求m的值及直线l的解析式;
(2)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点E在直线y=-x-3上,且点E在第三象限,使得
CE
ED
=2
,平移线段ED得线段HQ(点E与H对应,点D与Q对应),使得H、Q恰好都落在y=
m
x
的图象上,求H、Q两点坐标.
(3)是否存在实数p,使得S
△AMN
=4S
△APM
?若存在,求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A(-4,n),B(2,-4)是一次函数y
1
=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
y
2
=
m
x
的图
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AB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及△AOB的面积;
(3)根据函数图象写出y
1
<y
2
时,x的取值范围.
(附加题)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12
x
的图象和一次函数y=kx-7的图象都经过点P(m,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A、B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顶点C、D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底AD、BC与y轴平行,且A和B的横坐标分别为a、b(b>a>0),求代数式ab的值.
如图,点A是一次函数y
1
=2x-k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2
=
4k+2
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AC垂直x轴于点C,AD垂直y轴于点D,且矩形OCAD的面积为6.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图中AC:OC=3:2,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B(m,-4),通过以上条件并结合图象,求y
1
<y
2
时,x的取值范围;
(3)根据以上信息,直接写出△AOB的面积S.
如图,已知A(-1,n),B(
1
2
,-2)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AB与x轴交点C的坐标及△AOB的面积;
(3)求方程kx+b-
m
x
=0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三角形PA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y=
1
2
x+2分别交x、y轴于点A、C,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x轴,B为垂足,S
△ABP
=9.求:
(1)求点A、C的坐标;
(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点R与点P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在直线PB的右侧,作RT⊥x轴,T为垂足,当△BRT与△AOC相似时,求点R的坐标.
如图已知A(-4,n),B(2,-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AB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及△AOB的面积;
(3)求不等式
kx+b-
m
x
<0
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
(4)试说明OA=OB.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B在函数
y=
k
x
(k>0,x>0)
的图象上,点P(m,n)(6≤m≤9)是函数
y=
k
x
(k>0,x>0)
的图象上动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设矩形OEPF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的两部分的面积和为S.
(1)求B点坐标和k的值;
(2)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和S的最大值.
如图,点P是双曲线y=
-
12
x
(x<0)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交双曲线y=
6
x
于E、F两点.
(1)图1中,四边形PEOF的面积S
1
=
18
18
;
(2)图2中,设P点坐标为(-4,3).
①判断E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记S
2
=S
△PEF
-S
△OEF
,求S
2
.
第一页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0073
1150075
1150076
1150078
1150080
1150082
1150084
1150086
1150089
11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