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由图所示的实验,能得出什么规律?
(1)甲说明水蒸气
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
(2)乙说明水蒸气
无法放热,无法液化成小水珠
无法放热,无法液化成小水珠
.
(3)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水蒸气液化
防止水蒸气液化
.
如图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烧瓶中凉水的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
如图是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循环的简化图,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液化
放
放
热,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汽化
吸
吸
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室外的热交换器中,气态制冷剂是通过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的方式液化的.
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酒精蒸发吸热致冷
酒精蒸发吸热致冷
.
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二氧化碳在
汽化
汽化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广州亚运会的火炬正在各城市传递,火炬中使用的燃料是丙烷气体,在常温下是通过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方式使其液化并贮存在火炬内的,液化还有另一种方式是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冬天对手哈气感觉暖和是因为水蒸气在液化时需要
放热
放热
.
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研究水蒸气的液化,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
冰块
冰块
(填“温水”、“沸水”或“冰块”),这是通过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
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汽化
汽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几种物质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水
100
甘油
290
煤油
150
酒精
78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
(2)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氦气
氦气
.
小刚在浴池中洗澡,看到天花板下滴下的水珠.他想:“水蒸气变成水有没有条件,是不是跟温度有关?”他先进行了猜想:水蒸气的液化是否跟遇到冷的物体有关?然后他就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给试管里的水加热,用导管把产生的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片上,看到有水珠产生,而再把水蒸气喷到加热的玻璃片上时,却没有发现水珠.
根据阅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该结论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应用?试举例说明.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一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0691
30693
30695
30697
30699
30701
30703
30705
30707
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