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
(1)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
(2)若△ABC的面积为56,BD=7,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
(2012·亳州一模)(1)如图1,已知△ABC,过点A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
(2)如图2,已知l
1
∥l
2
,点E,F在l
1
上,点G,H在l
2
上,试说明△EGO与△FHO面积相等;
(3)如图3,点M在△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
如图,在△ABC中,M是AB边的中点,N是AC边上的一点且
AN
NC
=3
,CM与BN相交于点K,若△BCK的面积等于2,求△ABC的面积.
我们把能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称为“等积线”.利用如图所示的作图,可以得到四边形的“等积线”: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取对角线BD的中点O,连接OA、OC.显然,折线AOC能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再过点O作OE∥AC交CD于E,则直线AE即为一条“等积线”.
(1)在图1中,画出经过C点的四边形ABCD的“等积线”;
(2)如图2,AE为四边形ABCD的一条“等积线”,F为AD边上的一点,请画出经过F点的四边形ABCD的“等积线”,并写出画图步骤.
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
(2)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A′B′C′,写出A′、B′、C′的坐标.
(3)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C画AB的平行线DF;过点A画AB的垂线MN.
(2)计算△ABC的面积.
探究规律:
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m上的两点,C,P为直线n上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AOC与△BOP,△ABC与△ABP,△ACP与△BCP
△AOC与△BOP,△ABC与△ABP,△ACP与△BCP
.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n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
△ABP
△ABP
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
已知:点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求△AOB的面积.
操作与探究
探索:在如图1至图3中,△ABC的面积为a.
(1)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接DA、若△ACD的面积为S
1
,则S
1
=
a
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接DE、若△DEC的面积为S
2
,则S
2
=
2a
2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接FD,FE,得到△DEF(如图3)、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3
,则S
3
=
6a
6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发现:像上面那样,将△ABC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
7
7
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边AB在x轴上,且AB=3,点A的坐标为(-5,0),点C的坐标为(2,5).
(1)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并写出B点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第一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06221
1106223
1106225
1106227
1106229
1106232
1106234
1106236
1106238
110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