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在△ABC中,∠A=30°,AB=8,AC=6,点N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A向A运动,同时点M从A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线段AC向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下面能反映△AMN的面积y与运动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A为圆心,线段A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9cm,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A的方向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A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y(单位:cm
2
)与点P移动的时间x(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2)请你利用图①解释一下图②中线段MN表示的实际意义;
(3)求出图②中a和b的值.
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点P从B点出发沿着四边按B→C→D→A方向运动,开始以每秒m个单位匀速运动,a秒后变为每秒2个单位匀速运动,b秒后又恢复为每秒m个单位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B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长方形ABCD的长和宽;
(2)求m、a、b的值.
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2),C(n,-2)(其中n>0),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从点O出发,在四边形OABC的边上依次沿O-A-B-C的顺序向点C移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POC的面积为S,S与l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是等腰梯形.
(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2
5
2
5
;
(2)求B、C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的长.
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
1
(cm
2
)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
(1)当点P在AB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会
增大
增大
点P在BC上运动时,△APD面积
不变
不变
点P在CD上运动,△APD面积会
减小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根据图②中提供的信息,求a、b及图②中c的值;
(3)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动点P改变速度后y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厘米,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方向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厘米,△ABP的面积为y平方厘米.
(1)当动点P在BC上运动时,求y关于x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2)当动点P在DC上运动时,求y关于x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3)当x取何值时,△ABP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
(2013·工业园区二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x轴.直线y=-x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D的长为
5
或
4
5
3
5
或
4
5
3
.
(2011·翔安区质检)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cm,△ABP的面积为ycm
2
,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
5
2
x(0≤x≤4)
10(4≤x≤9)
5
2
(13-x)(9≤x≤13)
y=
5
2
x(0≤x≤4)
10(4≤x≤9)
5
2
(13-x)(9≤x≤13)
.
(2009·塘沽区二模)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BC、CD、DA运动到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BC的周长为
12
12
.
第一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18767
1018768
1018769
1018770
1018771
1018772
1018773
1018775
1018776
101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