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
20000
20000
Hz之间,叫做可听声.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的声波是
次声波
次声波
.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20Hz-20000Hz
20Hz-20000Hz
,监测与控制
次声
次声
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
声
声
波,人耳
不能
不能
(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
人
蝙 蝠
大 象
猫
发 声
85~1100Hz
10000~120000Hz
最低12Hz
760~1500Hz
听 觉
20~20000Hz
1000~120000Hz
1~20000Hz
60~65000Hz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超声的是
蝙蝠
蝙蝠
,能够听到次声的是
大象
大象
.
声音是物体的
振动
振动
产生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20Hz~20000Hz
;声音不能在
真空
真空
中传播.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
20
20
Hz至
20000
20000
Hz.
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
振动
振动
,鸟鸣声是靠
空气
空气
传到耳朵,而引起
鼓膜
鼓膜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听小骨及其组织
听小骨及其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大脑
大脑
,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音调
音调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
振动
振动
产生声音,声音在
空气
空气
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
鼓膜
鼓膜
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不仅要有
发声
发声
体和传播声音的
介质
介质
;还要有听觉正常的耳朵.
《西游记》“夺宝莲花洞”一集中,唐僧派猪八戒探路,猪八戒却偷懒睡大觉,孙悟空变成苍蝇吵醒了他.有趣的是,孙悟空为什么不变成蝴蝶去吵醒猪八戒呢?原来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
20
20
Hz是
次声波
次声波
,人耳听不到,而苍蝇发出的声音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医学上用
超声波
超声波
(填声波类型)的能量清洗牙齿,因为人耳听不见它,保护了我们的耳朵.
第一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5971
25973
25975
25977
25979
25982
25983
25986
25989
25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