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低于
低于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舟曲”泥石流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次
次
声波.
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为了揭开这个迷,外科医生路易斯·朱林做了一个实验: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193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皮尔斯把一个“声波探知器”放在蝙蝠前面,该仪器能把超声波转变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结果该仪器的里传来了“啪哧,喀嚓 …”的声音.以上实验说明蝙蝠是利用
耳朵
耳朵
(填“眼睛”或“耳朵”)来感知东西的.渔船上的
海豚
海豚
装置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的.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
次声波
次声波
人耳也听不到.
B超运用的是
超声
超声
波,蝙蝠可以发出
超声
超声
波,有效地利用
次声波
次声波
可以预知地震和台风.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焊接
焊接
、
B超
B超
(至少写出两种)
蝙蝠能够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超声波
超声波
,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声纳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发生大地震时产生的
次声波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医院里的“B超”实际上是利用了
超声
超声
波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频率大于
20000
20000
HZ的声波为超声波.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90
dB.
科学家在探测海深时,是利用声呐发出的超声波来进行的,而我们人耳却听不到声呐发出的声波,这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了人类听觉的上限频率
20000
20000
Hz.有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因为地震产生的这种声波属于
次声波
次声波
,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从而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
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超声波
超声波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称为
次声波
次声波
.人的耳
不能
不能
(“能”或“不能”)听见它们.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人不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由于蝴蝶振翅过程
发出次声波
发出次声波
(填“不发出声音”、“发出次声波”或“发出超声波”).声呐装置是利用
超声波
超声波
(填“响度极大的声音”、“次声波”或“超声波”)来工作的.
第一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6455
26457
26459
26461
26463
26465
26467
26469
26471
2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