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丙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上
上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右
右
移动(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丁,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小刚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
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
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
.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若蜡烛从此刻线处向透镜靠近,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倒立
倒立
的实像(填“倒立”或“正立”),
幻灯机或投影仪
幻灯机或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改变蜡烛,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放大
放大
的烛焰的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
烛焰
烛焰
、
凸透镜
凸透镜
和
光屏
光屏
的高度,使
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若移动光屏可接收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说明烛焰在凸透镜的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的范围内;若无论光屏怎样移动,都接收不到烛焰的像,说明烛焰可能处于凸透镜的
焦点以内
焦点以内
.实验结果证明: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将
增大
增大
,像的大小将
增大
增大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应在
小于30
小于30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光屏上成像.(选填“30-45”、“小于30”或“大于45”).你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可以找到
无数
无数
次清晰的像.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
光屏上的像清晰
光屏上的像清晰
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
1
,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
2
,则S
1
<
<
S
2
(选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发光体的像吗?
不能看到
不能看到
,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不能看到
不能看到
.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能看到
能看到
.(填“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
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如图(a)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图(b)是这一装置的示意图,A
2
B
2
是物AB的像.图中BO
1
=30厘米,O
1
O
2
=20厘米,O
2
O
3
=90厘米.
(1)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
(2)在图(b)中画出物AB的成像光路图.
(2013·密云县一模)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实
实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像,则该像是
正立
正立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
凸透镜
凸透镜
、
光屏
光屏
,然后调节它们的
高度
高度
,使它们的位置大致在同一
直线
直线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
实
实
像,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
正立
正立
、
放大
放大
的
虚
虚
像.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纸板B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某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②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某同学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光屏向上移(或蜡烛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移)
光屏向上移(或蜡烛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移)
.
③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00
10.91
a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12.00
24.00
b
4
6
/
正立、放大、虚像
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8
8
cm;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b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
如图所示,F、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应将光屏向
远离
远离
(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
变大
变大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第一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52365
152367
152369
152371
152373
152374
152376
152378
152380
15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