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8年银川市的中考物理实验测试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中哈乐同学有一系列的创新做法.
(1)他对老师给定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正确有怀疑,就用如图甲所示是的实验的进行了测量.他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
(2)他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
右
右
移动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3)在(2)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他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做法: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不做任何调节就完成了实验.你认为对调位置后光屏上得到了的像是
清晰
清晰
(“清晰”或“不清晰”或“不成像”).此现象又说明了
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
如图(甲)所示,李明和赵亮利用一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若他们首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标尺的40cm位置,再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标尺的24cm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观察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特点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填写像的“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和“实或虚”);
(2)当蜡烛位于距透镜8cm位置时,为观察到烛焰所成的像,眼睛需要在
光屏
光屏
(选填“光屏”或“蜡烛”)一侧透过透镜观察,此时在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赵亮同学利用光路图作出了当蜡烛位于二倍焦距外时成像的特点(如图乙所示),实际上从烛焰A点发出的无数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后,都在A′点会聚,A′点就是A所成的像点.赵亮在作图时选择的是二条特殊光线,其中一条是“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传播方向,沿直线传播”,请你仿照划线部分的描述,对另一条光线进行描述: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蜡烛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应向
左
左
(填“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倒立缩小的实
倒立缩小的实
像;蜡烛放在
C
C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将蜡烛由A向B移动的过程中发现:像
变大
变大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幻灯机
幻灯机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只需画出像的大致位置、大小、正倒等情况)
(2)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同一高度上
,其目的是
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
(3)蜡烛在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照相机
照相机
;
(4)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8cm,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虚
虚
像(选填“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放大镜
放大镜
;
(5)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完整
完整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
实验与探究题
小明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小明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定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源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10cm,此操作是测量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
(2)实验前,小明还需要将蜡烛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同一高度上
同一高度上
.
(3)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蜡烛放在刻度20cm处,如图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倒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或“等大”、“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45cm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
虚
虚
像(“虚”“实”).“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三件光学仪器中,
放大镜
放大镜
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规律制成的.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10
10
cm.
(2)实验时,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光屏中央
;实验过程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则可能的原因是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处或焦点处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处或焦点处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幻灯机或投影仪
幻灯机或投影仪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各小组完成了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四句话:①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②当蜡烛距凸透镜30厘米时,在离透镜18厘米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③当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8厘米时,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④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移动光屏,使之呈现清晰的像.
这四句话中,属于实验步骤的是
①④
①④
;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②③
②③
.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一定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大致在同一
高度
高度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
倒立
倒立
、
等大
等大
的
实
实
像;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
实
实
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
正立
正立
、
放大
放大
的
虚
虚
像,此时像和物在透镜的
同一
同一
侧.
放大镜是一个
凸透
凸透
镜,使用放大镜必须将物体放在到镜的距离是
小于焦距
小于焦距
的范围内,才能看到物体
正立放大
正立放大
的
虚
虚
像.
第一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52234
152236
152238
152239
152241
152242
152244
152246
152248
15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