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焦距为10cm ).
(1)实验时,小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光屏的上方出现了“亮斑”,如图甲所示,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上
上
(选填“上”或“下”)调.
(2)正确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强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透镜、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调到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2)当烛焰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可以成实像,则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投影仪
投影仪
.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应向
右
右
移动蜡烛,同时光屏向
右
右
移.
(3)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向上
向上
(“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大于
大于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幻灯机
幻灯机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在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中,当发现屏上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
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
.
(4)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粗糙
粗糙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图22.
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下图所示:
(1)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彤应将光屏向
左
左
移动(选填“左”或“右”).
(2)小彤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实
实
像(选填“实”或“虚”).
(3)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幻灯机
幻灯机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若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3cm刻线处,则成
虚
虚
像(选填“实”或“虚”).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如图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
靠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并在同一高度处
并在同一高度处
.
(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投影仪
投影仪
成像的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
大
(选填“大”或“小”).
物距/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4)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
8
8
cm的凸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中,传统的发光物体为燃烧的蜡烛,光屏为普通的白纸板.小明同学对它们进行了改进:他在有方格的白纸板上装了6个发光二极管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实验时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向
靠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
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为止.
(2)本实验中改进的发光物体和光屏与传统的相比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然后调节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
高度
高度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透镜6cm时,可以观察到一个
虚
虚
像(选填“虚”或“实”).
物理课上,同学们共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王聪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刚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然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光屏中央
.
(2)当烛焰距凸透镜7cm时,我们可以沿
从右向左
从右向左
(选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上述两者都可以”)方向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远离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小明要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小明将凸透镜的位置先固定下来,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光屏,在光屏都看不到完整的清晰的像,原因是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
(2)进行适当调整后,当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为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次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3)如图1,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5cm刻度处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装置有
照相机
照相机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
下
下
移动.
(5)如果凸透镜前的蜡烛A未点燃,在实验中将无法在光屏上看清蜡烛的实像,原因是光线的强度不够,请你判断我们在帮某同学拍照片时,最好让该同学脸
迎
迎
(迎/背)着太阳光的方向站.
(6)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小明给“眼睛”戴上一副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2.若取下眼镜,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用的眼镜是
近视
近视
(近视/远视)眼镜.
第一页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52158
152160
152162
152164
152165
152167
152169
152171
152173
15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