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临过年,帖春联,灯笼满街红艳艳;除夕夜,吃年饭,快乐春晚乐团圆;十二点,钟声响,家家户户放鞭炮.”除夕夜,关上门窗也能听见户外的鞭炮声,因为声音能在气体和
固体
固体
中传播;在家中看“春晚”时只听声音就知道我们安徽老乡--周涛在主持节目,是根据
音色
音色
判断的;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可以将声音减轻些,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响度
(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灯笼满街红艳艳”是因为红色的“灯笼纸”透过的
红
红
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物体振动的
振幅
振幅
决定声音大小;
频率
频率
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色与声源的
材料
材料
和
结构
结构
有关.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音色
音色
,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海豚
海豚
;发出声音的频率全部在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内的动物是
猫
猫
.
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我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诗句,同时也包含着不少物理知识,如:诗人听到“猿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音色
来判断的;诗人说舟是运动的,是以
山或河岸等
山或河岸等
为参照物的,根据诗句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估算出诗人坐船从白帝到江陵的平均速度是
41.7
41.7
km/h(提示:诗句中“一日”的时间是12h).
口技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七年级语文《口技》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动物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他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的
音色
音色
.作者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空气
传播的.
(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振动
振动
产生的;鼓面的
振幅
振幅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2)“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里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
振动
振动
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人们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空气
中传播.人们能辨别出是“铃”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音色
来辨别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所描写的客船上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这钟声是由寺里的大钟被僧人撞击
发生振动
发生振动
产生的;客人能分辨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音色
来判断的.
第一页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28124
128126
128127
128128
128130
128132
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