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变小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
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
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
,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变大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推理法
推理法
.
在声音传播的探究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个下面两个探究实验:
步骤①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听传过来的声音.
步骤②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①,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它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声音的大小
主要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中间有一条小缝
小红想:液体能否传声呢,她从家里找到一个装水的容器,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请你帮她想出实验的方法.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东海某处测量船上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经6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
(1)此处深度是多少m?
(2)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看图说理:
(1)观察图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固体能传声
固体能传声
;
(2)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图甲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针对这个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答:
可以把一部手机放在桌子上,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桌上的手机,当手机响时,鱼会吓跑.
可以把一部手机放在桌子上,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桌上的手机,当手机响时,鱼会吓跑.
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飞船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请简述原因: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小明和小刚进过讨论;提出一个猜想“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的试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
能
能
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
不能
不能
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为此,他们得到了结论: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
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闲置的长钢轨架在路边,小明提议利用钢轨再作一次课堂上的实验.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为什么呢”小明产生了疑问,但他马上恍然大悟“这是因为
空气
空气
和
钢
钢
都能传声;且传声速度不同”,小刚马上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听到两次声响分别是由什么传来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明白第一声是由
钢轨
钢轨
传来的;第二声是由
空气
空气
传来的.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
小球多次被弹开
小球多次被弹开
,这个现象表明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球仍能被弹开
小球仍能被弹开
,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
将物体的振动现象变得更明显
将物体的振动现象变得更明显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之间如何对话的
利用无线电交流
利用无线电交流
.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
空气
空气
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
声波
声波
,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
不会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
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第一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1709
21710
21711
21712
21713
21714
21715
21716
21718
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