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9·宣武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刚记录的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v
1
,最后6s内的速度是v
2
,由图象分析可知:v
1
等于
等于
v
2
.
(2008·苏州二模)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对“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A.他们计划从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与下落的时间关系上入手进行探究,并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取一些“一次性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量“一次性纸杯”在空气中自由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和下落时间的一些数据.
B.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测量一只“一次性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并且画出了“下落距离一时间”图线,如图中的图线l:
实验2:将几只“一次性纸杯”叠放在一起,测出它们在不同时刻下落的距离,画出“下落跑离一时间”图线,如图中的图线2;
实验3:继续增加“一次性纸杯”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画出“下落距离一时间”图线,如图中的图线3.
请同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图线1、2、3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次性纸杯”在开始下落阶段的运动速度是
变化
变化
(填“变化”或“不变”)的.最后阶段“一次性纸杯”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2)分析图中的图线1,推算表格中x的值应为
1.600
1.600
m.
(3)分析比较图线l、2、3,在最后阶段,图线
1
1
对应的“一次性纸杯”速度最小.图线
3
3
对应的“一次性纸杯”受到的空气阻力最大.
(2008·门头沟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物体甲的运动
是
是
匀速直线运动(选填“是”或“不是”),经过2h物体乙通过的路程是
100
100
km.
(2008·河北模拟)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P挂在测力计下,其下端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现分别两次拉动物体P竖直向上运动,打出的纸带分别如图(a)、(b)所示,拉力分别为Fa、Fb,则Fa
等于
等于
F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P第一次做的是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2008·海安县模拟)为了探究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看出苹果在做
变速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同
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同
.
下述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苹果下落运动的是
C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007·嘉定区模拟)甲乙两个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分别记录了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1秒钟内上下振动共50次,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通过纸带上各点的情况分析下面问题:
在甲纸带上,A-D点的时间间隔
大于
大于
甲纸带上G-I点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纸带从A到I点的总时间是
0.16
0.16
秒.
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1.85
1.85
cm;图乙中速度计读数为
30km/h
30km/h
;图丙中停表示数为
65s
65s
.
物理实验室中常用打点计时器记录时间,某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1秒钟内上下振动共50次.如图(a)、(b)所示,为用该打点计时器分别测量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所打出的两条纸带,则:
(1)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打下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0.02
0.02
秒.
(2)甲物体从a-f所用的时间
等于
等于
乙物体从A-F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比较(a)、(b)两纸带的打点情况,可判断
乙
乙
物体的运动快慢始终保持不变.
夏天,为了驱蚊,小明想知道点一盘蚊香能否使用一个晚上,经过思考后,他想通过测算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进行估算.
(1)为了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小明应当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卷尺、手表
卷尺、手表
(2)请你帮助小明写出快速简便测量蚊香燃烧平均速度v的实验步骤.
(3)为了没出一盘蚊香燃烧完所用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一盘香的长度s,请你为小明提供一种测量的方法.
(4)写出一盘蚊香完全燃烧所用的时间t的表达式.
(2011·浙江模拟)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S=3t(m),请在如图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第一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6558
16561
16562
16563
16564
16565
16566
16567
16568
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