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D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
使小车滑到斜面的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
使小车滑到斜面的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
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远
远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非平衡力
非平衡力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小明的休息日:
冬季的一个星期天,小明乘坐公共汽车去游乐园游玩.一路上,小明碰到了很多物理问题,你能和他一起解决吗?
(1)在汽车急刹车时,小明和车中的乘客都重重地撞在前面座椅的后背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小明和车中的乘客与汽车都处于
运动
运动
的状态,汽车突然急刹车,小明和车中的乘客由于有
惯性
惯性
,保持原来的
运动
运动
状态,继续
向前运动
向前运动
,所以会重重地撞在前面座椅的后背上.
在交通规则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带来的事故,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请你写出两条:(I)
驾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驾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II)
不要超速行驶
不要超速行驶
.
(2)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当汽车行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时,他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设计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测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你能帮他解决这一问题吗?说明你的方法.
(3)小明把一本书放在公共汽车的座椅上静止不动,这本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B
B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座位的压力;B、书受到的重力和座位对书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地球的引力;D、书对地球的引力和书对座位的压力
(4)小明透过车窗看见远处的雪地上,一辆汽车正在爬坡,突然汽车熄火,停在坡中央,当汽车再次发动后,汽车的后轮就是空转,车却不动地方.你能想办法解决此问题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5)小明非常想知道: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否与汽车的速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他探究,请写出实验的器材、步骤.
器材:
步骤:
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是:
古希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琪琪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个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速度相等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速度相等
;
(2)由这个实验可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
大
大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
小
小
.
(3)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经推理得出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个过程:如图:水平长木板上有一个物体A,当用力向右推一下物体,物体就会运动起来,用力越大,物体开始将越快,运动的更远,但最终都会停止运动.
(1)影响物体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了减小这种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2条)
(2)请你推测一下:如果把物体运动的影响因素全部排
除,物体将会怎样?
(3)实际上我们是无法全部排除影响物体运动的影响因素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影响物体运动因素越小,物体运动就越远来推理,这就要控制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你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
(1)每次都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小车的
初速度
初速度
相同.
(2)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
小
,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
远
远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4)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
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
14
23
2
25
18
18
56
56
74
3
30
21.6
79.4
101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
停车距离
停车距离
=
反应距离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
越长
越长
(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
变长
变长
,致使
停车距离也变长
停车距离也变长
,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据报道:一辆装有钢管的货车在高速行驶时因遇突发事件而紧急刹车,却造成了驾驶室内三人严重伤亡的重大事故.事后调查,伤人的“元凶”竟然是车厢内的钢管.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堆放在车厢内的钢管会进入前方的驾驶室呢?
(2011·盐城)2010年广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2010·河池)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2009·锦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09·贵港)自07年5月1日起,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正式实施.我们知道,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各项交通规则中,不是为了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
第一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62673
62675
62677
62680
62682
62684
62687
62688
62690
6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