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0·黔西南州)今年我县遇到了罕见的干旱灾害,有关部门准备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试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人工降雨的原理.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前者是
升华
升华
现象,后者是
凝华
凝华
现象.
干冰升华会产生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将大块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液化
液化
现象.请设想再过一段时间,除白气变少、“沸腾”减缓外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举一例:
容器内水结冰(凝固)或容器外有霜(白色固态物质)出现
容器内水结冰(凝固)或容器外有霜(白色固态物质)出现
.
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
升华
;铁水浇成铁杆
凝固
凝固
;屋顶瓦上结一层霜
凝华
凝华
.
专家建议“加碘盐每次用完后,要把盐瓶的盖盖严”,“炒菜时,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入碘盐”.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吗?
白炽灯工作时,灯丝温度可达2000℃以上,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
熔点
熔点
高.用久的灯泡会发黑,这主要是由于钨先
升华后凝华
升华后凝华
,然后在玻璃泡内表面凝华所致.此时灯丝的电阻与新买时比
变大
变大
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受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2012年5月10日,新疆出现罕见冰挂(如图所示).在阳光下,一些绿化带树上的冰棱逐渐消失,然而树下看不见一滴水,此时冰棱消失要
吸收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是
升华
升华
过程(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解释自然现象中“云、雨、雾、霜”等的形成.
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不断地
汽化
汽化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会
液化
液化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凝华
凝华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小水珠和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冰晶会
熔化
熔化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液化
液化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在冬季,地面温度会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就能直接
凝华
凝华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夏天,小明为了消暑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接过来发觉硬邦邦的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会儿,茶杯外壁就“大汗淋漓”;最后冰棒慢慢就变小了.请你根据上述出现的现象在下列表格中写出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其吸、放热的情况.
答:
物理现象
物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白花花的“粉”
凝华
凝华
放热
放热
冰棒会冒“烟”
液化
液化
放热
放热
茶杯外壁“大汗淋漓”
液化
液化
放热
放热
冰棒慢慢变小
熔化
熔化
吸热
吸热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
18
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
18
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
蒸发
蒸发
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
液化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凝华
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下左图是我国节水标志,下右表是每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
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
;
工业污水净化后达标排放
工业污水净化后达标排放
.
第一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45686
345687
345688
345689
345690
345691
345692
345693
345694
34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