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0·鄂州模拟)北方的冬天,有的森林公里会出现非常美丽的雾淞景观,形成雾淞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凝华
,发生这种物态变化时要
放热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而来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在地面、花草、石块上形成露水;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花草、石块上形成霜.分析上述现象,指出其中的物态变化,并说明它们是放热过程还是吸热过程.
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
(2009·番禺区一模)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
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
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
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
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户内还是户外?为什么?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简答.
问题:
干冰为什么能降雨呢
干冰为什么能降雨呢
?
简答: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汽变成水珠而降落下来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汽变成水珠而降落下来
.
小红家住广东韶关市,去年1月5日早晨起床后,发现厨房的玻璃上结了美丽的冰花.请你回答:
(1)这种“冰花”是
晶体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你猜想“冰花”是在
屋内
屋内
的玻璃上(选填“屋外”或“屋内”).
(3)简述你猜想的理由:
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3)而在我国的某些高原地区,一年四季都很少降雨与下雪,但在冬季,由于暖湿气流的到达,雪山的冰层还是会显著地增厚,使雪山冰层增厚所经历的物态变化的过程可能是
凝华
凝华
.
如图是教科书上物态变化图.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物体发生其中
ABD
ABD
(填符号)的物态变化时都会放热.物态变化F在生活中有很多利用,F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升华
升华
,此物态变化的应用有
放置久了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
放置久了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
(举一例子).
第一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45206
345207
345208
345209
345210
345211
345212
345213
345214
34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