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1·泸州)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熔化
熔化
;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
液化
液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
放
放
热.
(2011·河南)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分子的
扩散
扩散
现象.
(2011·保山)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
液化
液化
(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
蒸发
蒸发
(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吸
吸
热(选填“吸”或“放”).
(2011·鞍山)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
汽化
汽化
,又容易
液化
液化
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
放热
放热
(“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
吸热
吸热
(“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010·曲靖)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中,水蒸气变为雨水要
放出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早晨大雾弥漫,是
液化
液化
现象;液体的温度越
高
高
(填“高”或“低”),蒸发加快.
(2010·凉山州)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会,表面会“出汗”,这种现象是
液化
液化
,此过程要
放热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009·湖南)去年秋天,小明随父母游览了南岳,他在日记中写道:“南岳衡山,五岳独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今天我终于投进了你的怀抱.清晨,我们登上祝融峰,来到望日台,凭栏望去,山腰间笼罩茫茫白雾,人仿佛置身云海之上…突然云雾中透过万道霞光,太阳出来了,不久,白雾渐渐消散,群山露出俊秀的面容.”在这段话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液化
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白雾渐渐消散”,这是
汽化
汽化
现象.
(2009·东营)如图所示,青藏铁路分路段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少量液氨.热棒的作用相当于天然的“制冷机”,它是我们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态氨吸热发生
汽化
汽化
成气态上升到热棒的上端;气态氨遇冷放热发生
液化
液化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如此不断循环,有效的防止了路基温度的升高.
(2008·仙桃)夏天,喝冷饮时往往会向盛饮料的杯中加些冰块,一会儿冰块不见了,杯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上述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熔化
熔化
和
液化
液化
.
(2008·黄冈)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液化
液化
现象,
放出
放出
很多热量,使
上
上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水汽化吸热
水汽化吸热
,使手不会被烫伤.
第一页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44635
344636
344637
344638
344639
344640
344641
344642
344643
34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