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红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向平面镜走近0.5m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1.5
1.5
m.
身高1.7m的小李,离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2m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应是
1.7
1.7
m;当他向镜前进0.5m后,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3
3
m,镜中像的大小比原来将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08·辽宁)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薄玻璃板
薄玻璃板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相同
相同
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不同
不同
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重合
重合
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无关
(2008·怀柔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虚
虚
像(填“实”或“虚”),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不会
不会
被烧痛(填“会”或“不会”).
(2007·大连)如图,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小玮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有可能找不到像
有可能找不到像
.
(4)小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小玮的做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
理由是:
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得有多组数据(或一组数据太少)
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得有多组数据(或一组数据太少)
.
(2006·沈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左
左
(“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她又拿了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也被点燃了.这时如果想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距离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刻度尺
.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将
不会
不会
(“会”或“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006·荆门)为了弄清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曾和我们一起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回忆这个实验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两支蜡烛间竖立的是
玻璃
玻璃
板;
(2)实验中拿着板后的蜡烛前后左右移动,可使它看上去跟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等
相等
.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这时人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
2
2
m,若人向平面镜走近0.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
3
3
m.
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这个人与平面镜里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竖直放置的镜子
3
3
m.人向镜面前进1m,人和像间的距离为
4
4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
大小
大小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垂直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所成的是
虚
虚
像(填虚或实).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
反射
反射
现象.
第一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40073
40076
40079
40081
40083
40085
40086
40088
40089
4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