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0·长春模拟)如图所示: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如果用跳棋子来代替蜡烛,要想观察到清晰的像,应使跳棋子处于较
明亮
明亮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效果更好.如果实验时光线很暗,看不清棋子的像,此时应用手电筒把棋子照亮,那么应照亮棋子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一侧,效果更好.
(2005·黑龙江)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图甲所示).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2004·大连)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中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
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
(2002·宜昌)我们做“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采用“替代”的方法,用
等大未点燃的蜡烛
等大未点燃的蜡烛
替代点燃蜡烛的像,实验时观察到两者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
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
(2013·娄底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
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小明点燃A蜡烛,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与B蜡烛相同为止,这时发现A蜡烛像与B蜡烛的大小
相同
相同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
B
B
(填序号)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013·鼓楼区二模)有同学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明进行如下操作:将一玻璃板
竖直
竖直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如图,取一枚与A同样大小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的桌面上,不断调整B的位置,直到在玻璃板棋子
A
A
(A/B)这一侧观察到
B与A的像重合
B与A的像重合
为止;改变
棋子A的位置
棋子A的位置
,进行多次实验.
(2013·大连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做实验,是为了研究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2)实验中,点燃A蜡烛的目的是使A蜡烛的像
更亮一些
更亮一些
.
(3)探究中,要改变物距做三次实验,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 论
具有普遍性
具有普遍性
.
(4)如果实验桌上有两块玻璃板可供选择,一块是没有贴膜的玻璃板,厚度是3mm;另一块是一面贴膜的玻璃板,厚度是5mm.如果选择贴膜的这块玻璃板做实验,请说出一条好处和一条不足.
好处:
A蜡烛的像会更亮一些
A蜡烛的像会更亮一些
.不足:
像距偏大较多
像距偏大较多
.
(2013·长治县一模)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
4
4
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B蜡烛被点燃了
B蜡烛被点燃了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60
60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012·雨花台区二模)小梅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蜡烛A的像的位置
蜡烛A的像的位置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A所成的像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和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实验次数太少,应多次测量,找出普遍规律
实验次数太少,应多次测量,找出普遍规律
.
(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
第一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9992
39994
39996
39998
40000
40002
40004
40006
40008
4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