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这样便于
找出像的位置
找出像的位置
.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大小相同
大小相同
.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B,当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时,发现它好象点燃了一样,这一现象说明
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
.
(4)当小明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时,结果在白纸上看不到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虚
像.
(2009·房山区一模)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想使镜中的像距自己25cm远,他应该站在距镜面水平距离为
12.5
12.5
cm的位置上.
(2008·闸北区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
点亮
点亮
的蜡烛(选填“点亮”或“未点亮”),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的
玻璃板
玻璃板
的距离.
(2008·惠山区模拟)水池深2m,上方离水面3m处有一小鸟水平飞行,池边某人看到水中小鸟的
虚
虚
(选填“实”或“虚”)像,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3
3
m.
(2005·西城区一模)小红站在平面镜前5m处,小江站在平面镜前3m处.小江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小红本人的距离是
8
8
m.
(2005·东城区一模)晓宏在平面镜前5cm处点燃了一只蜡烛,则蜡烛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10
10
cm.
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腊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
到平面镜的距离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腊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4)去掉后面的蜡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虚
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如图1,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
沿直线传播
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
8
3×10
8
m/s.
(2)如图2,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4.6
4.6
m,她看到的像与视力表的大小
相等
相等
(选填“相等”或者“不相等”).
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木工可以闭住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这是利用了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原理.谚语“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虚像
.
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在我省部分城市也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平面镜
平面镜
成像原理;在日全食发生之前,小明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形成细小的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此时我们看到白纸上的像的形状是
圆形
圆形
(选填“圆形”“不规则图形”).
第一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9851
39854
39856
39857
39859
39860
39862
39864
39866
3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