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3·海陵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小丽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A,小丽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小心移动,人眼一直在
玻璃板前A蜡烛一侧
玻璃板前A蜡烛一侧
(选填“玻璃板前A蜡烛一侧、玻璃板后B蜡烛一侧”)观察,直至A蜡烛的像与B蜡烛位置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丽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实验序号为②的数据不等,你认为造成两个距离不等的原因可能是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2013·昌平区一模)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大小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虚
像.
(2012·沈阳模拟)课题四:与镜子有关的实验探究
小玉他们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小玉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这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如图,眼睛应该在蜡烛
A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马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后,不完全相同了或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蜡烛燃烧后,不完全相同了或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
(3)小张对小马的实验进行改进,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用手电筒将A照亮
用手电筒将A照亮
.
(2012·邗江区二模)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光性
透光性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
(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b
b
(选填“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c
c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
玻璃板
玻璃板
,用它做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若在平面镜的后面像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在白纸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虚
像.
如图所示,是用玻璃板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
平面镜
平面镜
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这是为了研究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竖直放置
竖直放置
;对玻璃板选择的要求是:
薄玻璃板
薄玻璃板
.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白纸上将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像与物等大
像与物等大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说明:
(1)实验中需要平面镜,老师提供了大小一样的透明玻璃板和镜子(背面镀银)给同学们选择.实验中应选用
透明玻璃板
透明玻璃板
作平面镜,目的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能准确找到像的
位置
位置
;
(2)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实验还需准备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
(3)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它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关系
大小关系
;
(4)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平面镜后面竖直放置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既可以比较
像和物的大小
像和物的大小
关系;也可以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4)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太厚
玻璃板太厚
造成的;
(5)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
实验次数过少,结论带有偶然性
实验次数过少,结论带有偶然性
,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
(6)小红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后,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白纸上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①
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②
看像和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看像和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
(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
(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虚
像.
第一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9811
39813
39814
39816
39818
39820
39821
39823
39825
3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