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垂直
垂直
.
(3)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C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
亮
亮
(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C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小明利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收集到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证据;他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图中物体和物体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根据他获得的以上证据,你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S
1
20cm
S
1
20cm
S
2
10cm
S
2
10cm
S
3
5cm
S
3
5cm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把一块
玻璃
玻璃
作为平面镜,并使其
竖直
竖直
放置(选填“竖直”或“倾斜”).如图所示,所成像的大小
等于
等于
物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要研究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在图中蜡烛
B
B
处放一个光屏并观察其上是否有像存在(选填“A”或“B”).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正
正
立的
虚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
相同
相同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垂直
.物体运动方向与镜面夹角和其像运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
相等
相等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作为反射面,这样做是为了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
(2)实验中,用两粒相同的棋子是比较像与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3)使棋子B与A的像重合后,若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4)若移动棋子B,始终不能将它放到A的像的位置上,则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太暗,为了看清像,他将如何操作呢?答: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
(6)为证实成像特点是否真实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枚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
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
(2)实验中要采取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与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而不是用光屏来接受像是因为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虚像
.
(3)如果将蜡烛A向左移动,像将向
左
左
移动.
(4)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5)某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取得如下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玻璃板的厚度是
B
B
.
蜡烛到玻璃板正面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背面的距离
10cm
9.8cm
15cm
14.8cm
25cm
24.8cm
A.1mm B.2mm C.4mm D.6mm.
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1所示
b.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c.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d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b中将另一只“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
b中将另一只“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
.
(3)孙悦同学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第三次
9.0
9.0
等大
分析实验表格,可以得出: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孙悦同学在进行实验d时,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无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
虚像
虚像
(“实像”或“虚像”)
(5)请在图2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白纸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此实验可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实验时小红应在玻璃板的
左
左
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②
②
(选填“①”、“②”或“③”);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4)为了将三个实验目的都能探究到,此实验还需补充的实验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看到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重合)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重合)
.
(2)根据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在桌面上竖直地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在它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它后面放一支同样的、
等长
等长
的蜡烛.移动后面的蜡烛,使后面的蜡烛恰好处在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上,发现后面蜡烛好像被点燃似的.
第一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9620
39625
39628
39631
39635
39637
39640
39643
39645
3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