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如图,直线
y=-
3
x+4
3
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
y=
3
x
相交于点P.
(1)求点P的坐标.
(2)请判断△OP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E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
解:(1)解方程组
y=-
3
x+4
3
y=
3
x
,
解得:
x=2
y=2
3
.
∴点P的坐标为(2,
2
3
);
(2)当y=0时,x=4,∴点A的坐标为(4,0).
∵
OP=
2
2
+
(2
3
)
2
=4
PA=
(2-4)
2
+
(2
3
-0)
2
=4
,
∴OA=OP=PA,
∴△POA是等边三角形;
(3)
当0<t≤4时,
S=
1
2
·OF·EF=
3
8
t
2
当4<t<8时,
S=-
3
3
8
t
2
+4
3
t-8
3
解:(1)解方程组
y=-
3
x+4
3
y=
3
x
,
解得:
x=2
y=2
3
.
∴点P的坐标为(2,
2
3
);
(2)当y=0时,x=4,∴点A的坐标为(4,0).
∵
OP=
2
2
+
(2
3
)
2
=4
PA=
(2-4)
2
+
(2
3
-0)
2
=4
,
∴OA=OP=PA,
∴△POA是等边三角形;
(3)
当0<t≤4时,
S=
1
2
·OF·EF=
3
8
t
2
当4<t<8时,
S=-
3
3
8
t
2
+4
3
t-8
3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一次函数综合题.
(1)将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组成方程组,解得x、y的值即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的横纵坐标;
(2)求得直线AP与x轴的交点坐标(4,0),利用OP=4PA=4得到OA=OP=PA从而判定△POA是等边三角形;
(3)分别求得OF和EF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转化为线段的长.
找相似题
(2012·铁岭)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OM是正比例函数y=-
3
x的图象,点A的坐标为(1,0),在直线OM上找点N,使△ONA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N的个数是( )
已知点A(1,2),B(3,-5),P为x轴上一动点,求P到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时P点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30,0),B(24,6),C(8,6).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这两点有一点达到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
为t(秒).
(1)当点Q在OC上运动时,试求点Q的坐标;(用t表示)
(2)当点Q在CB上运动时;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QC为等腰梯形?
②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四边形PAB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A(6,0),∠BAO=30°.
(1)求点B的坐标;
(2)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若使△POA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y=-2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B,与直线y=x相交于点A.
(1)求点B和点C的坐标;
(2)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A的坐标;
(3)求两条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4)点E为OB的中点,点D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y=-2x+6相交于点F,与直线y=x相交于点G,点D的运动时间是t秒.试问以O、E、F、G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是平行四边形?如果能,求出所有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