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农村,有冬季烫”豆皮”(又称豆丝)的习俗:将大米和小麦混合磨成浆,再将混合浆放入锅中摊开加热,盖上锅盖,待锅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时揭开锅盖,然后用沾有水的手迅速将“豆皮”从锅中起出、并冷却晒干即做成了“豆皮”.关于“豆皮”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浆变成“豆皮”利用了热传递
B.混合浆变成“豆皮”是凝固现象
C.锅盖能减少热的散失,使混合浆中的水迅速汽化
D.双手沾水可以利用水蒸发吸热使手不致烫伤
答案
B
解:A、混合浆变成“豆皮”是将混合浆放入锅中摊开加热,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得到的,故A正确;
B、因为凝固是要放热的,而混合浆变成“豆皮”是通过吸收热量得到的,故B错误;
C、锅盖能减少热的散失,使锅内气压增大,温度升高,使混合浆中的水迅速汽化,故C正确;
D、蒸发可以吸热,因此双手沾水可以利用水蒸发吸热使手不致烫伤,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热传递;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1)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2)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凝固放热;
(3)汽化是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
(3)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吸热.
本题综合考查热传递、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考查内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找相似题
(2010·曲靖)对以下生活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
(2005·新疆)万明同学在家洗澡时,发现此过程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于是他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其中一条错误是的( )
(2012·江苏一模)在500克0℃的水中加入2克-1℃的冰块,(假设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冬天骑自行车,手摸到金属车把和塑料把套时,觉得金属车把冷,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