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2008·石景山区二模)(3分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力
/N
钩码上升高度/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m
1 1 0.1 0.5 0.3
2 2 0.1 0.9 0.3
(1)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计算第1次实验时的机械效率η=
66.7
66.7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66.7

解:(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
∴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
s
h
=
0.3m
0.1m
=3,
3为奇数,所以绳子起始端要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往定滑轮的边框开始绕线,如下图所示.
青果学院
(2)第1次实验:W=Gh=1N×0.1m=0.1J
W=Fs=0.5N×0.3m=0.15J.
机械效率:η=
W
W
=
0.1J
0.15J
×100%=66.7%,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
(2)66.7%.
考点梳理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1)物体被提高的高度为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s,则s=nh,求出绳子段数n后,按“奇动偶定”的原则绕线.
(2)知道钩码重、钩码移动的距离、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求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1)“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包括连在动滑轮的挂钩(或边框)及从动滑轮引出的拉绳的自由端,如“n”是奇数,从动滑轮挂钩连起;如“n”是偶数,从定滑轮挂钩连起,简称“奇动偶定”.
(2)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实验题;作图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