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0·潮南区模拟)下面是小明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时进行的基本测量:

(1)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3.6
3.6
N.
(2)在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
2.2
2.2
V.
(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 为
1.26
1.26
cm.
(4)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指出其操作错误的地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5)如图所示在天平使用前调节横梁平衡时,操作上存在错误之处:
游码没有调零
游码没有调零
.
(6)小明找来了一支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块平面镜、足够的水.请你任选其中的器材,帮小明分别设计一个力和光的物理小实验(与示例不同),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示例:用力压海绵,发现海绵凹陷下去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①力的实验:
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光的实验:
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
答案
3.6
2.2
1.26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游码没有调零
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读出的数据为3.6N.
(2)电压表用的是0~3V量程,一大格表示1V,里面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V,因此其读数=2V+0.2V=2.2V;
(3)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长度=2.26cm-1.00cm=1.26cm.
(4)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天平的正确使用: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衡量右端的平衡螺母.
(6)选取铅笔.力的实验: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选取透明玻璃杯、水和铅笔.光的实验: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故答案为:(1)3.6;(2)2.2;(3)1.26;(4)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5)游码没有调零;(6)力的实验: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光的实验: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考点梳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强的存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首先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来读数.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电压表的使用:首先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来读数.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天平的正确使用: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衡量平衡.
(6)根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来设计实验.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难度不是很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等.
实验题;错解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