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3·泰宁县质检)复习阶段,物理老师发动大家创新物理复习方法.于是小翔同学“发明”了自传式物理复习法.下面是他《自传》中的几道问题,请结合自己的情况完成:
(1)我步行上学时的速度是1.2
m/s
m/s

(2)相对于我背上的书包,我是
静止
静止
(注:判明我的运动状态)的.
(3)我之所以能够前进,是因为我的脚受到了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
地面

(4)有一次上学,我的脚被一木桩绊住了,由于
惯性
惯性
,我向前跌倒,还好没有受伤.
(5)放学途中,一阵大风把树吹弯了腰,树叶漫天飞舞.我知道,大风一定给树施加了力的作用,因为学习物理使我懂得:物体发生
形变
形变
(比如树弯腰)或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比如树叶飞舞)必定是受到了力.
(6)我是一个大嗓门,妈妈老说我说话像打雷.二叔家小薇妹妹说话就不同了,清脆的声音就像小鸟唱歌.与妹妹的说话声比较,我说话声音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
答案
m/s

静止

地面

惯性

形变

运动状态


解:(1)根据生活实际,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2)相对于我背上的书包,我和书包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我是静止的;
(3)我之所以能够前进,是因为我的脚受到了摩擦力,摩擦力来自于地面,因此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地面;
(4)脚被一个木桩绊住了,向前跌倒,是由于惯性;
(5)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必定是受到了力.
(6)我是一个大嗓门,妈妈老说我说话像打雷,即说明我说话的声音的响度比较大;而小薇妹妹声音脆响,即说明相对于我来说,小薇妹妹的音调是比较高的,故从音调的角度分析,我说话声音的音调低.
故答案为:(1)m/s;(2)静止;(3)地面;(4)惯性;(5)形变;运动状态;(6)低.
考点梳理
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1)对一些常见的速度要有一定的认识,会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算;
(2)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摩擦力力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挤压,并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产生的,因此摩擦力的施力物是接触面;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5)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其他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