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09·湛江)(1)小明和同学到湛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湖光岩参加实践活动,湖光岩是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发后冷却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小明带回了一块火山熔岩样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样石质量为
52.4
52.4
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体积为
20
20
cm
3,则样石的密度为
2.62
2.62
g/cm
3.

(2)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如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②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c
c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幻灯
幻灯
机上.

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蜡烛放在焦点之内
蜡烛放在焦点之内
.
答案
52.4
20
2.62
15
同一高度
c
幻灯
蜡烛放在焦点之内
解:(1)根据天平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游码的分度值是0.2g,即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4g,砝码的质量是50g,所以样石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50g+2.4g=52.4g;
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的凹面底部平行,读出为放入样石液体的体积V
1=20ml,样石和液体的总体积V
2=40ml,
则样石的体积=V
2-V
1=40ml-20ml=20ml=20cm
3;
根据密度公式ρ=
,
ρ
石=
=
=2.62g∕cm
3.
故答案为:52.4;20;2.62.
(2)①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60cm-45cm=15cm,
故答案为:15,同一高度上.
②因当物距在1倍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只有c点符合,
故答案为:C,幻灯机;
③因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蜡烛放在焦点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