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08·包头一模)“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如图所示,左图为火箭升空,右图为嫦娥运行路线图.青果学院
(1)巨型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
增大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燃料燃烧释放的
能转化过来的.由于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在升空后应向
偏东
偏东
方向飞行(选填“偏东”或“偏西”).
(2)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前,卫星相对运载火箭是
静止
静止
的;在飞船中,卫星是通过
电磁波
电磁波
波接受地面的指令.
(3)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
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原理.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卫星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答案
增大


偏东

静止

电磁波

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1)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故其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大,故其重力势能变大,故其机械能变大;该过程中消耗了燃料所释放的内能,产生了机械能,故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由于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故利用惯性的知识,火箭在升空后应向偏东一些的方向飞行能节省燃料;
(2)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前,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是一体的,即运动的速度相同,所以飞船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
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卫星只能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
(3)卫星对月定向姿态变轨,即其运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其消耗了太阳能,产生了电能,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故答案为:(1)增大;内;偏东;(2)静止;电磁波;(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电.
考点梳理
机械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效果;电磁波的传播;能量转化的现象;太阳能的转化.
(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且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分析火箭发射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可以判断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若想让火箭节省燃料,应从惯性的角度来分析.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真空不能传声,只能靠无线电联系.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性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判断太阳能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即分析其在工作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即可.
本题以“嫦娥一号”为背景,较全面地考查了有关机械能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等物理知识,揭示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物理意识,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