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我们物理学习过程中,常常看到下面的情形:青果学院
(1)图甲中物体的长为
2.25
2.25
cm;
(2)图乙是“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中收集实验数据后绘制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晶体
(晶体/非晶体);
(3)图丙中,移动蜡烛至图示位置,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为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放大/缩小/等大),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现将近视眼镜放在图中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应当向
(左/右)移动光屏,便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
(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
2.25

晶体

缩小

照相机



解:(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2)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因为该物质的熔化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3)光屏上能呈现像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近视眼镜放在图丙中的凸透镜与蜡烛之间,使原来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右移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2.25;(2)晶体;(3)缩小;照相机;右;前.
考点梳理
长度的测量;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熔化图象的分析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图像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