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蜡烛、玻璃板、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甲组同学所用玻璃板没有镀膜,乙组同学所用玻璃板后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中
乙
乙
组同学所成像更清晰,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2)甲组同学在在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点燃蜡烛为A,未点燃的蜡烛为B,则是用未点燃的蜡烛B替代了
A
A
,乙组同学在研究物距与像距关系时,测量物距及像距时应该测量蜡烛到
2
2
(填1或2)的距离.
(3)甲组同学由下表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有哪些错误及不足之处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7 |
7 |
错误:
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
不足:
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
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
.
答案
乙
光的反射
A
2
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
解:(1)因为甲组同学所用玻璃板没有镀膜,乙组同学所用玻璃板后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所以乙组同学所成像更清晰,
(2)当物体B和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因此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跟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未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相同,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
测量物距及像距时应该测量蜡烛到2的距离.
(3)由表中数据可知:错误: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不足: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很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乙;光的反射定律;
(2)A; 2;
(3)错误: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不足: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