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2

不合理

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尽量采用薄玻璃板,避免出现明显的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选择2mm玻璃板进行实验.
(3)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3)不合理;(4)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当另一个物体和镜前物体的像重合时,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便是镜前物体的像的位置.
(2)实验中要采用薄玻璃板,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玻璃越厚,反射面越远,两个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杂化.
(3)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
(1)掌握平面镜成像中实验器材的在实验中的作用,例如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使用薄的并且透明的玻璃板等.
(2)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