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明同学欲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为此他准备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直尺和火柴,并设计了下列方案.
(1)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2)将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小明同学的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
青果学院
请回答:
(1)这里的玻璃板相当于
平面镜
平面镜

(2)图(b)研究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的大小
关系,得到的结论是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若他把一只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后方的桌面上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他经过重新调整后找到像的位置发现像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相等

(4)在步骤三中他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的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前者是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形成的像,后者是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形成的像.
答案
平面镜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相等

不变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解:
(1)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无法找到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而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可以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2)观察像时,会发现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因此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分析数据可知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因此不管蜡烛是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因为不是实际光线.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故答案为:(1)平面镜;(2)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相等;(4)不变;(5)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其不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3)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能重合;
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即可得出结论;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像等大来解答.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光线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注意要使平面镜与桌面垂直,这样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