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1).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图2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答案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不能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物与像大小相等.
(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4)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