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b.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c.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2)实验中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答案
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如果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那么该蜡烛也会通过玻璃板在原来的一侧成像,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所以这种做法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不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1)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2)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b“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
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用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2)研究像物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
(3)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很难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关键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针对性的分析问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