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图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如图甲的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杯中水的初温太低
杯中水的初温太低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用热水进行该实验
用热水进行该实验

(2)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c

A.a                   B.b                  C.c             D.d
(3)该同学在实验中看到了如图丙的情景,这是
沸腾前
沸腾前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t/℃ 2l 40 60 70 80 85 90 95
声强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
泡上升
上升气
泡增多
大量气
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95℃
95℃
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开水并非是不响,而是响度相对于不开的水弱一点;
开水并非是不响,而是响度相对于不开的水弱一点;

青果学院
答案
杯中水的初温太低

用热水进行该实验

c

沸腾前

95℃

开水并非是不响,而是响度相对于不开的水弱一点;

解:(1)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说明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故可推断水过多,或水的初温太低.解决的办法是,倒掉一部分水或用热水加热等.
(2)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增加,但是水的沸点不变,图象c符合题意.
(3)据图能看出,此时气泡上升体积逐渐变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
(4)读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值为99℃;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水温为95℃时,此时的响度为55.2dB,响度最大.“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其实是说水快要“开”时,响度最大,而真正沸腾时的响度会略小一些,而不是“不响”;
故答案为:(1)杯中水的初温太低;用热水进行该实验;(2)c;(3)沸腾前;(4)表格见下:
水温t/℃ 2l 40 60 70 80 85 90 95 99
声强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
泡上升
上升气
泡增多
大量气
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95℃;开水并非是不响,而是响度相对于不开的水弱一点;
考点梳理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即可;
(2)只增加水的质量,只能是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加长,不会改变水的沸点.
(3)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4)在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响度是用dB来表示的,从表格中可读出不同温度时的响度大小,开水并非不响,而是响度略小于接近沸腾前的响度;
本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图象的画点描线、实验结论的评估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的角度也较全面,有一定的新颖性.是考查水沸腾的实验中较全面的一道题目,值得我们关注.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