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阅读短文,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分昼夜迅速赶往灾区.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声波生命探测仪有3~6个“耳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发出微小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至心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
(1)地震产生的
次声波
次声波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说明声音可以
具有能量
具有能量
(填“传递信息”或“具有能量”);声波生命探测仪根据“听”到的声音的情况判断是否还有埋在废墟中的生存者,是利用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
.(填“传递信息”或“具有能量”)
(2)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
(填“内”或“外”)的水蒸气碰到较冷的车窗时,会
液化
液化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珠.
(3)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由于汗水
蒸发
蒸发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吸收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损失.
(4)地震时会产生声波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D
D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150000Hz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000Hz

答案
次声波

具有能量

传递信息


液化

蒸发

吸收

D

解:(1)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声波生命探测仪根据“听”到的声音的情况判断是否还有埋在废墟中的生存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内的水蒸气碰到较冷的车窗时,会液化成小水珠;
(3)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由于汗水蒸发吸收热量,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损失.
(4)由表中数据可知,能感知次声波,也就是能感知频率低于20Hz声音的动物是大象.
故答案为:(1)次声波;具有能量;传递信息;(2)内;液化;(3)蒸发;吸收;(4)D.
考点梳理
超声波与次声波;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与信息.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3)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带走人身体的热量;
(4)地震产生时会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次声波、声音的特性、液化、蒸发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还告诉我们一些困境求生的方法.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