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要想分清原声和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17m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D.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答案
B
解: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s=vt=340m/s×0.05s=17m.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强,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错误.
C、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正确.
D、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故选B.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回声;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此题考查了人耳听到回声的距离、声音的特性、人耳听频范围和次声波,是一道基础题.
应用题.
找相似题
(2013·宜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3·山西)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2·百色)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3·蜀山区三模)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3·道里区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