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  料 衣  服 报  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  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答案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解:(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故答案为:(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考点梳理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一样;
(2)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华从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分析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小,物体的隔音性能越好.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对探究记录数据的分析能力,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道好题.
实验探究题;转换法.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