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小
;(填“大”或“小”).
(3)据图中信息s
AB=
3.7
3.7
cm,t
BC=
1
1
s,v
AC=
0.028
0.028
m/s,v
AB=
0.0185
0.0185
m/s,小车做
变速
变速
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
大
大
(“大”或“小).
(5)观察下图指出实验中不足之处.
(6)如果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AB,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
AB;然后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BC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
BC;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
AB=v
BC,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妥当”或“不妥当”)为什么?
答案
小
3.7
1
0.028
0.0185
变速
大
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
(3)s
AB=9.50cm-5.8cm=3.7cm=0.037m;t
BC=10:35:23-10:35:22=1s;s
AC=9.5cm-1.0cm=8.5cm=0.085m;t
AC=10:35:23-10:35:20=3s;
t
AB=10:35:22-10:35:20=2s,
∴v
AC=
=
≈0.028m/s;
v
AB=
=
=0.0185m/s;
因为小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速度是改变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4)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
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5)由图知,在B和C处没有放置弹簧片,这样不便于测量时间;
(6)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B时应已有速度,而从B点释放时,是由静止开始,所以时间测量错误.
故答案为:(1)v=
;(2)小;(3)3.7;1;0.028;0.0185;变速;(4)大;(5)图中停止的位置未加金属片,不利于测量时间;(6)不妥当;小车从顶端到中点时已有速度,所以若在中点由静止释放测量时间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