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3·滨湖区二模)梁溪河是无锡美丽的“翡翠项链”,保护水不受污染,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某“环保小组”为了对梁溪河的水质进行监测,定期取样测量其密度进行物理分析.如图是按ABC顺序测量的过程,则河水的密度为
1.02×103
1.02×103
kg/m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河水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CAB或CBA
CAB或CBA
(填ABC序号).
青果学院
答案
1.02×103

CAB或CBA

解:(1)由A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
m1=20g+5g+2g=27g,
由C图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2=50g+5g+2.6g=57.6g,
则水的质量:
m=m2-m1=57.6g-27g=30.6g,
由B图知河水的体积:
V=30cm3
河水的密度:
ρ=
m
V
=
30.6g
30cm3
=1.02g/cm3=1.02×103kg/m3
(2)为了避免将烧杯中的河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的水影响体积的测量,实验时,应先测烧杯与河水的总质量,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再测烧杯及剩余水的质量,这样可减小误差的产生,故正确顺序为:CAB或CBA.
故答案为:CAB或CBA;1.02×103
考点梳理
密度的计算.
(1)由A、C两图分别读出空烧杯、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可计算出水的质量,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由B图读出水的体积,读取量筒示数时应注意看清分度值;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密度.
(2)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将水从量筒向烧杯中倒时,会在量筒壁上残留一些水,致使水的质量测量有偏差,影响了最后的结果,因此,可从这一角度考虑克服的办法.
本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与测液体密度实验的主要步骤,实验中合理安排步骤减小实验误差,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
计算题;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