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3·惠州二模)(1)图1中的停表显示的时间为
174
174
s.
(2)如图2,该小汽车的速度为
80
80
km/h,汽车从甲地到乙所通过的路程为
40
40
km,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时间为
0.5h
0.5h

(3)如图3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3.00
3.00
cm.
(4)如图4所示,托盘天平的读数是
81.8
81.8
g.青果学院
答案
174

80

40

0.5h

3.00

81.8

解:由图知:
(1)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接近“3”,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12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4s,即秒表的读数为120s+54s=174s.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80km/h,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276km-236km=40km
∵v=
s
t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t=
s
v
=
40km
80km/h
=0.5h;
(3)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50cm-3.50cm=3.00cm.
(4)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0g+20g+10g+1.8g=81.8g.
故答案为:(1)174;(2)80;40;0.5h;(3)3.00;(4)81.8.
考点梳理
时间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机动车的速度表采用的计量速度的单位是km/h;已知里程表在甲乙两地的示数,两者之差是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知速度和距离,利用公式t=
s
v
计算行驶时间;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有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寒暑表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