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1是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像距/cm |
第一次 |
9.0 |
9.0 |
第二次 |
13.5 |
13.5 |
第三次 |
15.0 |
15.0 |
(1)实验要选取
相同
相同
(相同/不同)的两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
薄一点
薄一点
(厚一点/薄一点)较好.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
实像
实像
.
(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
前
前
(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像距等于物距
像距等于物距
.
(5)通过实验探究,王凯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他学以致用,作出了图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也来试一试吧.
答案
相同
大小
较暗
薄一点
不能
实像
前
像距等于物距
解:(1)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光系.
(2)要想成像更清晰,选择烛焰和环境亮度差比较大的较暗环境好.
玻璃板要薄一些,使两个反射面成像几乎重合,简化实验.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观察时眼睛在平面镜前,既能看到镜前蜡烛的像,同时也能看到镜后的蜡烛.
由表格数据知,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
(5)由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AO,并延长至A',使AO=O'A'.
由B点向平面镜作垂线BO,并延长至B',使AO=O'B'.
连接A'B',A'B'是AB的虚像.

故答案为:(1)相同;大小;(2)较暗;薄一点;(3)不能;实像;(4)前;像距等于物距;(5)如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