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07·镇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答案
A
解:A、“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也能传声.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辨别人,这是要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物体的.不符合题意.
D、知道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记录从声音发出到再次接收经过的时间,根据s=vt能计算声音经过的路程.所以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音色.
首先明白成语表示的含义,然后和物理知识相联系,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传播的介质、回声测距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发声物体.
掌握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例如测海底深度、距山崖的距离等等.
找相似题
(2002·温州)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2013·怀柔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米/秒.某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2秒后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大约是( )
某人站在峡谷之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