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声及其应用声波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若回声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相差二十分之一秒以上,且强度衰减不是很大时,就能够清楚地听到回声.回声是在山谷或大厅内常有的现象.例如山间放炮,虽然发声时间极短,但人耳听到的却是炮声不绝,这就是回声造成的.回声会妨碍听音,是影剧院或大厅等建筑中必须避免的缺点.但短时间的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在二十分之一秒内)不但不妨碍听音,反而有使声音加强的作用.室内听音较广场响亮,就是这个道理.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声呐、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
根据以上述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课室听课时,我们并没有听到回声,反而听到的声音比在广场响亮,是因为教室前后距离小,使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
小于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使声音有加强的作用.
(2)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340米,人站在一堵墙前喊叫,若要听到回声,人与墙的距离至少为
17
17
米.
答案
小于

17

解:(1)在教室里说话,因为教室墙壁离我们太近,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使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声音响亮.
(2)要想听到回声,原声与回声必须间隔0.1s以上,那么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我们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据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
1
2
×0.1s=17m.
故答案为:小于;17.
考点梳理
回声.
(1)人耳能够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关键在于从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时的时间间隔,在产生回声处与声源距离小于17米时,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察觉,这时回声能增强声音的强度.声源与产生回声出的距离大于17m时,人耳就会听到两个声音.
(2)根据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就会算出要想听到回声我们至少要距障碍物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回声的原理与速度公式的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考题.
声现象.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