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明设计了如图的几个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任务的是( )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B.
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D.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答案
D
解: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其振动有频率不断增大,声音变高,这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这是探究声音由振动产生;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这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里面空气稀薄,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推知若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这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声音的传播条件.
A、声音的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
C、响度与振幅有关;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应用题;声现象.
找相似题
(2012·徐州)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2011·淄博)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2010·资阳)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2008·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08·怀化)“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