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2所示,邓琳和小明分别骑自行车从坡顶“自由下滑”(邓琳在前,小明在后),两人都感觉自己“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两人的速度究竟谁大谁小呢?
路旁的小敏和小刚分别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比较邓琳和小明的运动快慢:
(1)小敏用了观察法,她认为,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一样大
一样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邓琳的大
邓琳的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小明的大
小明的大
.(三空选填“邓琳的大”“小明的大”或“一样大”)
(2)小刚用了测量法,他认为,可以用
刻度尺
刻度尺
测出邓琳和小明下滑的某段路程,用
秒表
秒表
分别测出他俩在该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
分别计算出他俩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3)①王亮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图中的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增大
增大
(选填“增大”或“缩短”)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
误差
误差
.
②若s
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1=
0.15
0.15
m/s,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0.225
0.225
m/s,小车在运动全程的速度变化特点是
速度越来越大
速度越来越大
.
答案
一样大
邓琳的大
小明的大
刻度尺
秒表
增大
误差
0.15
0.225
速度越来越大
解:(1)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则说明他俩相对静止,故下滑的速度一样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小明为参照物,邓林向前运动,则说明邓琳的速度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以邓林为参照物,小明向邓林靠近,则说明小明的下滑速度大.
(2)用刻度尺测出邓琳和小明下滑的某段路程,再用秒表分别测出他俩在该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v=
分别计算出他俩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3)①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②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t
1=10:35:03-10:35:03=3s,s
1=
×0.9m=0.45m,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1=
=
=0.15m/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t
2=10:35:05-10:35:03=2s,s
2=
×0.9m=0.45m,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
=0.225m/s.
故小车在运动全程的速度变化特点: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1)一样大;邓琳的大;小明的大;(2)刻度尺;秒表;v=
;(3)①增大;误差;②速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