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s
t
v=
s
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时,他们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刻度尺
刻度尺
秒表
秒表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小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4)下表是他未完成的实验记录,请你将表补填完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cm/s)
s1=80.00 t1=2.8 v1=
s2=40.00 t2=2.0 v2=
s3=s1-s2=40.00 t3=t1-t2=0.8 v3=
(5)、若小车过了顶端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v1
.(填“大”或“小”)
青果学院
答案
v=
s
t

刻度尺

秒表

较小


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s
t

(2)由v=
s
t
知,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4)∵v=
s
t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
s1
t1
=
80.00cm
2.8s
≈28.6cm/s;
小车在前一段的平均速度为v2=
s2
t2
=
40.00cm
2.0s
=20.0cm/s;
小车在后一段的平均速度为v3=
s3
t3
=
40.00cm
0.8s
=50.0cm/s.
(5)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s
t
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1)v=
s
t
;(2)刻度尺;秒表;(3)较小;
(4)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cm/s)
s1=80.00  t1=2.8  v1=28.6
 s2=40.00  t2=2.0  v2=20
 s3=s1-s2=40.00  t3=t1-t2=0.8  v3=50
(5)大.
考点梳理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公式v=
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根据测量原理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已知全程距离和运动时间,可以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已知前段的距离和时间,可以得到前段的平均速度;已知全程和前段距离,可以得到后段的距离,已知全程时间和前段的时间,可以得到后段的时间;已知后段的距离和时间,得到此段的平均速度;
(5)如果让小车过了顶端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得所计时间偏小.
公式v=
s
t
适用于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物体在此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