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2·合浦县模拟)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
C.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
D.向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
D
解:A、核能属于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故B错误;
C、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若排入大海,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向核反应堆内注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处理核废料的常用办法.
(1)像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3)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排入大海,会污染环境;
(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和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所以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
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核能利用的实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一道好题.
应用题.
找相似题
(2011·绵阳)在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发生危机时,核能由于其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能源,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希望.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姑的核世漏等,使各国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不得不高度重视造成核电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最主要原因是(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回答文后问题.
(一)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有删减),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26日晚拉开帷幕,中国和其他133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熄灯接力.北京时间2时30分,随着八达岭长城、鸟巢、水立方、东方明珠等诸多城市标志性建筑熄灭灯光,我国86个城市的众多社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并开始实践各自的环保改变.在山城重庆,重庆科技馆、重庆大剧院,洪崖洞等地标建筑,及周边部分楼体也在20时3分开始相继熄灯,告别辉煌的灯火.据重庆市电力公司统计,截止26日晚10时40分,全市在“地球一小时”期间用电725万千瓦时,同比前一晚减少了3.12%.如图(华龙网提供)是重庆科技馆熄灯前后的对比图.
(二)中新网3月28日电(有删减)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有关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本原子能安会委员会29日就2号机组涡轮机房内发现辐射浓度严重偏高的积水一事发表观点,认为积水可能是“反应堆安全壳中的冷却水和熔化的燃料短时间接触后通过某种途径直接流出”的结果.该安会委员会认为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这些积水泄漏到地下或海水中,已在向首相
菅直人汇总的建议案中要求采取万全措施并加强监测.关于2号机组以外的积水,安全委员会认为蒸汽可能泄漏到安会壳外面后发生凝结,或是被排水系统冲淡.
(1)文中内容涉及到了不少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请列举一例: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但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造成伤害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但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造成伤害
;
(2)请为人类如何改善地球环境提出一条建议: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